?。?)電解質(zhì):抗原和抗體通常為蛋白質(zhì)分子,等電點分別為pH 3~5和pH 5~6,在中性或:弱堿性的環(huán)境中,表面均帶負電荷,適當濃度的電解質(zhì)會使他們失去一部分負電荷而相互結合,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凝集或沉淀現(xiàn)象:在抗原抗體反應中,常用0.85%的NaCI溶液或各種緩沖液作為抗原、抗體的稀釋液,以提供適當濃度的電解質(zhì)。
?。?)溫度:抗原抗體反應必須在適宜的溫度中進行,一般為15~40℃,通常最適為37℃。一定范圍內(nèi),溫度升高,可促進抗原抗體分子問的碰撞機會,加速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形成,加快可見反應的速度,若溫度高于56℃,可導致已結合的抗原抗體再解離,甚至變性或破壞;溫度越低,結合速度越慢,但結合牢固,易于觀察。某些特殊的抗原抗體反應,對反應溫度有特殊要求,如冷凝集素在4℃左右與紅細胞結合最好,20℃以上反而解離。
(3)酸堿度:抗原抗體反應必須在合適的酸堿度環(huán)境中進行,pH過高或過低都將影響抗原:抗體的理化性質(zhì),抗原抗體反應的最適酸堿度為pH 6~8。此外,當pH達到或接近顆粒性抗原的等電點時,即使沒有相應抗體存在時,也會引起抗原非特異性凝集,即自凝,造成假陽性反應,嚴重影響試驗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