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都知道,實驗室里培養的動物細胞一般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類,貼壁細胞和懸浮細胞。貼壁細胞(adherent cells)指的是這類生長必須有可以貼附的支持物表面,只有依靠自身分泌的或培養基中提供的貼附因子才能在該表面上生長,繁殖的細胞。當細胞在該表面生長后,一般會形成兩種形態,即成纖維樣細胞或者上皮樣細胞。而另一類則是細胞生長不依賴支持物表面,在培養液中呈懸浮狀態生長,這類細胞我們稱之為懸浮細胞。懸浮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一般是單個生長的大小均一的圓圓的,亮亮的形態規則的細胞形態,也有部分細胞聚集,成團生長。
實際上貼壁生長的細胞跟懸浮的細胞都有很多種。活體體內的細胞當離體置于體外培養時大多數均以貼壁方式生長,主要包括一些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比如成纖維細胞,骨骼組織(骨及軟骨),心肌與平滑肌、肝、肺、腎、乳腺皮膚神經膠質細胞,內分泌細胞,黑色素細胞以及各種腫瘤細胞等。
而少數細胞在體外培養時則是懸浮生長,包括一些取自血、脾或骨髓的培養細胞,尤其是血液白細胞以及淋巴細胞等。
從懸浮細胞的定義上來說,懸浮細胞是不貼壁的,懸浮生長的細胞,所以由此可知懸浮細胞不需要酶的作用就可以使其從培養容器表面脫離,故懸浮細胞傳代培養的方法較為簡單。一般實驗室中常用直接傳代法和離心傳代法(在發現有細胞碎片的情況下)來處理懸浮細胞。當小伙伴們觀察到懸浮細胞已經長滿至 80%~90%(細胞懸液變黃)的時候,細胞就可以進行傳代操作了。
從顯微鏡下觀察,如果細胞狀態良好(基本無細胞碎片,細胞形態規則)時,則可以選擇直接傳代法。將原瓶中的培養基按比例(具體比例視實驗而定,但是不能太稀,太稀細胞長不起來)分裝到新的培養瓶中,然后補加新鮮培養基(補加的培養基量不能太打,否則會導致細胞因為密度過低而養不起來),然后隔天觀察細胞密度來考慮是否需要補液。
但是當從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狀態較差時(細胞碎片較多,細胞形態不規則)時,則需要使用離心傳代法。首先,要將細胞懸液轉移到離心管內,1000rpm 離心 5 min;然后棄去上層清液,輕輕地將細胞沉淀彈散(盡量不用吹打,會導致細胞狀態不好甚至死亡),使用新鮮的培養基重懸細胞;最后用吸管吸取適量細胞懸液,裝入新的培養瓶,再加入適量的新鮮培養基,繼續培養。
培養懸浮細胞,如何更換培養基?
如果空間足夠,只需添加適量的新鮮培養基,這是培養懸浮細胞時更換培養基shou選的方法(少數細胞除外);
也可以通過離心(1000g / 5min)去除舊的培養基后,用新鮮的培養基輕輕地重懸細胞,移入培養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