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在地表以下1.8英里處發現一種奇異的桿狀細菌,該菌種能夠從深礦中放射性鈾獲取能量。這個新發現引起科學家對生命形式的新思考,并啟發人們想到在之前認為不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上,或有不受宇宙射線損害反以之為生的外星生命存在。
地下1.8英里(2.8km)處沒有光,沒有碳和氧。這些生命所賴物質的缺乏,讓這些地方成為生命的絕境。然而一種桿狀細菌(學名叫Desulforudis audaxviator)在地下1.8英里被發現。
這種頑強的生命不僅不受宇宙射線影響、反而利用射線維生。其利用深礦中放射性物質鈾(uranium)、釷(thorium)及鉀分解水得到的產物而生長繁殖。
它們不可思議地從鈾礦輻射中獲得能量,顛fu了人們整個對生命存在形式的概念。天文物理學家阿特利博士對此感到大為驚異。
“宇宙中的生命會不會以這種方式存在呢?”
地表之外的空間中充滿了各種宇宙射線。宇宙射線是宇宙中恒星死亡時爆炸產生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的統稱。直接暴露在宇宙射線下會破壞DNA等生命基本物質。索性,地球的磁場和大氣層將大部分這些致命的射線阻拒之在外,從而地球上才可能有生命繁衍生息。宇航員執行太空任務也須由宇航服層層保護。
傳統的生命觀念認為,生命起源于光和水。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能量,并供食與動物以支撐復雜的生物鏈。受制于這種觀念,人們尋找外星人時,目光也總是投向那些與地球類似“具有大氣層和液態水”的星球。而今這項發現讓天文學家醍醐灌頂。
在宇宙中或許沒有合適的太陽來提供光熱,但宇宙射線卻用之不盡。有學者表示利用宇宙射線的生命可能僅局限于細菌之類的單細胞生物,而非多細胞生物。但這也足以讓人們大開眼界。根據前述金礦菌的實例,太陽系以及太陽系之外的地方應該存在那些生命。
不過這種“親輻射菌”也有其局限。為了以射線為生而不致被其傷害,菌的體型很小,新陳代謝也被迫以很緩慢的速度進行。“雖然名義上以輻射為生,但它們對輻射的適應性很差,輻射稍微的強弱變化都足以讓它們喪命。”圣安德魯斯大學的鄧肯·福根(Duncan Forgan)告訴科學雜志記者。
阿特利博士一行正準備用高能X射線來檢驗金礦菌的存活能力——這是人類在實驗室所能模擬的接近宇宙射線的情形——如果一番折磨之后金礦菌還能全身而退,那么科學家就真的得修改尋找外星生命的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