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王辰院士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指出,目前對*病毒的傳播與致病規律還遠未深入掌握。開展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是當前關鍵任務,急需落實。
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將有助于回答哪些科學問題?如何為下一步的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撐?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核酸與抗體檢測顯示感染進程
和王辰一樣,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系主任章曉聯教授也希望能盡早開展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
“目前武漢還是疫情高風險區域,市內出行有一定限制。出行放開后,我們相關研究人員將盡快啟動流行病學相關的調查、收集和分析工作。”章曉聯說道。
病毒核酸檢測,是目前人們熟知的*肺炎確診手段之一。事實上,血清抗體能從另一個維度來反映病毒感染的情況。
“我們研究發現,血清抗體檢測是對病毒核酸檢測的有效補充,可用于幫助*肺炎的確診,對流行病學研究也有重要價值。”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夏寧邵指出。
結合抗體和核酸檢測還可以幫助分析病毒感染的進程。章曉聯指出,比如,檢測出*病毒IgM抗體高、IgG抗體低,且核酸陽性,說明是近期感染。此外,如果IgG抗體高且核酸陰性,說明感染過并獲得一定免疫保護。
繪制*病毒感染的完整疾病譜
章曉聯介紹,在人群中開展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要進行大量的樣本采集。不僅要采集*肺炎病人和康復者的樣本,另外還要在健康人群中募集志愿者進行采樣。大樣本檢測,對于了解群體感染率和免疫力,以及評估分析流行病狀況等有著重要意義。
受限于此前感染發現及診斷方法,目前對*病毒感染疾病譜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出現呼吸系統癥狀或肺炎等的臨床型感染,而對于隱性感染者、不典型患者等所占的比例仍缺乏全面的認知。
“由于感染者幾乎都能產生抗體應答,且產生的抗體通常可以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對血清抗體的檢測,有助于全面了解調查的人群中到底有多少人曾經感染過病毒,進而統計不同類型感染者所占比例,繪制出完整的感染疾病譜。”夏寧邵介紹道。
揭示*病毒傳播的流行病學特點
在豐富感染疾病譜的同時,在人群中開展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還有助于揭示*病毒傳播的流行病學特點。
夏寧邵指出,將核酸與血清抗體檢測結果與其他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相結合,可進一步揭示不同類型感染者,尤其是隱性感染者、不典型患者在病毒和疾病傳播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為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尤其是傳染源的發現及管理對策提供關鍵科學依據。
“我們了解到,目前所做的流調,有發現在無癥狀期檢測出高病毒量和形成傳播的案例。無癥狀感染者在病毒傳播中到底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需要更多的流調數據來給出證據。” 廈門大學分子疫苗學和分子診斷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軍介紹道。
為確保相關結果對疫情防控提供有效支撐,抗體流行病學調查離不開科學和專業的設計。
抗體流行病學調查的設計包含諸多關鍵點。在夏寧邵看來,其中經常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是對抗體檢測指標、檢測試劑的選擇和驗證。比如,檢測指標是選擇總抗體、IgM抗體還是IgG抗體;選用的試劑是否經過了充分的臨床測評和實驗室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