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遠慕報道:生活中,一些標榜膳食纖維有益內臟和心臟健康的營銷文字總是讓人應接不暇。令人欣慰的是,多數科學證據也確實支持富含纖維的飲食與一系列積極的結果相關。但是,纖維食物是如何保護心臟的呢?近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給出答案:關鍵在腸道菌!
腸道問題引發炎癥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腦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質代謝障礙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基礎,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其他脂肪的水平是主要治療手段。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動脈粥樣硬化已被認為是一種慢性炎癥疾病。
那么如何抑制炎癥呢?“在一定程度上這取決于有一個功能強大的腸道屏障。”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Federico Rey博士解釋道,“當炎癥分子從有益菌中分離出來并從腸道中滲出繼而進入到血流時,它們會引發廣泛的炎癥。”
通常情況下,為了阻止這些炎癥分子,健康的腸道細胞彼此相連會形成牢固的連接物,以創建一個完整的屏障。然而,一旦當這種連接物變得松散時,就會導致腸漏,而腸漏則會導致更多的炎癥發生。
因此,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可能是減少總體炎癥,特別是血流中的炎癥。
纖維飲食介導腸道菌產生丁酸鹽
既然是腸道問題,那或可從“吃什么”進行研究。近日,在發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雜志、題為“Interactions between Roseburia intestinalis and diet modulate atherogenesis in a murine model”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就發現,一種名為丁酸鹽的特殊脂肪酸,在高纖維飲食中發揮了心臟保護作用。
據介紹,丁酸鹽是由一種名為Roseburia的細菌在消化植物纖維時于腸道中產生的。這項研究顯示,與沒有細菌的小鼠相比,攜帶產丁酸鹽的菌(Roseburia)的小鼠在高纖維飲食后動脈粥樣硬化較少,炎癥也有所減輕。不過,攜帶Roseburia但僅攝入低纖維食物的小鼠卻沒有受到保護,因為沒有纖維,細菌的丁酸鹽產量很低。
丁酸鹽降低炎癥水平
為了研究丁酸鹽對腸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研究小組用特定的細菌群落處理攜帶或不攜帶Roseburia菌的“無菌”小鼠。然后喂食這些小鼠富含或缺乏纖維的食物。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攜帶產丁酸鹽的細菌Roseburia的小鼠幾種炎癥標志物水平較低,動脈粥樣硬化程度也很低,但前提是它們必須吃高纖維食物;如果不吃高纖維食物,Roseburia水平直線下降,小鼠無法受到保護。
進一步地,為了確定丁酸鹽與Roseburia提供的保護效應之間的關聯,作者Kazuyuki Kasahara博士直接喂不攜帶任何產丁酸鹽細菌的小鼠口服脂肪酸,因為純丁酸鹽會很快被上消化道的細胞吸收,所以研究人員給小鼠喂的是一種緩釋版本,使其在下腸道附近可以保持完整。
結果發現,緩釋的丁酸鹽使小鼠的脂肪斑塊減少三分之一,并減少了炎癥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其他標志物,這表明丁酸鹽是Roseburia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的主要成分。
先前的研究表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體內Roseburia等產丁酸鹽的細菌水平較低。這項新的研究是個確定膳食纖維、微生物和健康之間的明確聯xi的研究之一。
后需要強調的是,這項研究結果并未指出丁酸鹽是一種新的簡單的心臟健康補充劑,天然食物纖維仍然是支持腸道健康的理想方法。
同時上海遠慕一直致力于為廣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專業的科研試劑和完善的技術服務,滿足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生物科技實驗需求。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使我司在行業內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并且發展成為國內生物試劑和消耗品的企業之一。